學院簡介
學院辦學曆史可追溯到1970年,2017年2月由太阳成集团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和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合并組建而成。現有專任教師128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博士43人;博士生導師3人、碩士生導師2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芙蓉學者講座教授1人,湖南省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等省級人才4人,湖南省高校學科帶頭人2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9人,湖南省青年教師教學能手4人,雙師雙能型教師80人。
學院立足湖南,面向全國,服務基層,适應 “人工智能”“網絡空間安全”及“儲能技術”重大戰略發展需要,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緊貼區域電容器和信息智造支柱特色産業鍊,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培養适應區域經濟和行業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現有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物理學、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人工智能7個本科專業,其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湖南省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物理學、網絡工程專業為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省内同類高校中率先開展新工科教育改革。信息與通信工程為“十三五”“十四五”省級應用特色學科,電子信息專業碩士學位點已招生。
學院擁有湖南省電子信息現代産業學院、湖南省電子信息類專業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校企合作示範基地、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全固态儲能材料與器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洞庭湖區域生态環境智能監測和防災減災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教學科研平台10個,建有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教學與創新實驗室、鴻蒙移動應用開發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網絡安全實驗室和湖南省網安基地、艾華集團實習基地等校内外實習實訓中心/基地37個。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090人,近年來,學生考研錄取率穩定在12%以上,部分畢業生被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部分畢業生被中國電信、深信服、信維通信、艾華集團等國企和行業知名企業錄取。畢業生的基礎知識厚、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深受導師和用人單位好評。
一、黨建引領創新有力,學科專業建設快速發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學院黨委實施“一三四”黨建工程,即:以“鑄魂育人”為中心;以“對标入黨誓詞,檢查政治忠誠;對标黨員義務,檢查履職盡責;對标時代先鋒,檢查自身差距”為主要内容開展“三對标三檢查”黨員常态化教育活動,引導黨員做講政治、講作為、講奉獻的表率;以“做好課程思政、做強教學科研、做實人才培養、做深服務社會”四個重點為突破口,促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合“三全育人”和“五育并舉”,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學院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闆支部1個、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1個、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入選湖南省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标兵”2人、湖南省高校“青年教工黨員示範崗”1人,有效助推了學院一流學科、專業建設和高質量人才培養。全國第三方大學評價機構艾瑞深校友會網發布校友會2022年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太阳成集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排名(應用型)中位居榜首。

二、實踐教學做實重效,學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近年來,學校投入1200多萬元新建了鴻蒙移動應用開發、人工智能等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寬敞舒适的實踐環境。在校學生90%參與大創項目、學科競賽和科研活動。畢業設計真題真做,校企共同指導。緊密對接行業需求,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行業企業認證考試。2017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設“新工科實驗班”,在省内同類高校中率先開展新工科教育的改革與探索,逐步拓展到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專業。通過新工科建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顯著。近年來,學生累計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380多項,立項各級大學生創新項目120多項。人工智能專業學子在2024年英特爾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中獲全國二等獎。通過華為雲人工智能開發者認證、電子設計工程師認證、華為HCIP和HCIE認證的學生達2400多人。




三、師資培養多措并舉,教育教學改革賦能增效
通過引進、認證、激勵“三個機制”,校外引進、校内培養、校企聯合培養“三項措施”,建設一支具備課堂教學和工程應用開發能力的“雙師雙能型”高水平教師隊伍。制定和完善《實踐指導教師考核辦法》等管理制度,探索教師實踐能力培養長效機制,與企業建立“雙向挂職”運作模式。加強教學科研團隊建設,多途徑提高教師綜合素養。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加速青年教師成長。近年來,學院博士内培8人,引進12人,新增雙師雙能型教師80人;晉升教授5人、副教授10人,獲省級科技創業領軍人才1人、121人才工程2人、青年骨幹教師4人;獲教學科研項目國家級3項,省級15項,獲省級教學競賽獎3項,獲校級“師德标兵”“師德先進個人”“優秀教師”等榮譽19人。

四、産教融合科教融彙,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聚焦電子信息産業智能制造需求,對接“世界電容器之都”産業升級與數字化轉型,服務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探索構建了“三對接、四協同、三雙教育”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同時探索了“三共”校企合作路徑,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初步形成了高校“四引”和企業“四獲” 的合作共赢局面。通過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産教融合科教融彙成效顯著,獲批湖南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重大項目(電容器産業鍊産教融合項目)。
牽手華為公司,與益陽特色行業龍頭企業緊密合作,服務解決國家卡脖子工程“高端電容器”“高端印制電路闆”智能制造,助力益陽市政府打造“世界電容器之都”,建設湖南省電子信息現代産業學院和全固态儲能材料與器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校企合作研發的高端LED照明用鋁電解電容器,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填補國内空白。部分畢業生已成為艾華集團、奧士康等知名企業的技術骨幹。

以周立波博士為骨幹組建的湖南環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野生動物衛星追蹤技術研發,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追蹤大數據中心,已成為該領域全球龍頭企業,數次被央視報道。同時,科研返哺教學,在課程教學、項目訓練、學科競賽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近年來,學院獲批省級一流課程11門,校級金課18門,校級課程思政金課4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主持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2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4項,教育部産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4項,校級教改課題14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20篇,編寫教材15本,指導學生發表論文38篇(SCI收錄2篇)。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8項,立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41項,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119篇。

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确領導下,學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地方優勢特色産業,政校行企多方協同育人,産教融合科教融彙培養“實基礎、重應用、有特色、高素質”的新一代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
(一審:李谌涵 二審:文彥波 三審:賀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