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我校20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優秀畢業生陳卡
本網訊(記者 文彥波)在獻血小夥伴眼中,他是血站的“常客”,4年無償獻血43次,累計血量17200毫升;在老師眼中,他是班上的“學霸”,連續3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多次在國家、省級學科競賽中折桂;在同學眼中,他是公認的“熱心人”,樂于奉獻,敢于擔當,被班上同學親切稱為“卡哥”……他是就讀于太阳成集团2018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陳卡。一米六多的個子,中等身材,走起路來虎虎生風,這是陳卡給人的第一印象。不過,這個看似瘦小的年輕人卻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傲人成績。
傳遞愛心 把獻血視為一份責任
走進獻血的房間,在躺椅上坐好後,采血醫護人員将針紮進青色的靜脈血管,暗紅色的血液就順着輸液管快速流向離心機,一個多小時後,一次獻血就完成了。
這是一次捐獻成分血的過程,陳卡先後經曆了43次,折合血量17200毫升,相當于一個60公斤成年人全身血量的4倍,能幫助挽救70人的生命。
2015年,陳卡的舅舅因意外摔傷,造成小腿粉碎性骨折,需要大量用血。當他的舅舅最終因愛心人士獻血而渡過生命難關時,他深受感動。從那時起,獻血的想法便悄然埋藏在他的心裡,不斷生根、發芽。“可能經曆過這種痛苦之後,更加懂得血液之于生命的珍貴。将心比心,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讓更多人看到生命的希望。”陳卡說。
自2018年進入大學之後,陳卡便頻頻出現在益陽市中心血站獻血,甚至在長沙參加學科競賽時,他也會抽空去長沙血站獻血。2020年除夕前一天,因疫情原因,益陽市中心血站血庫告急。此時,正在老家準備過年的陳卡得知這一消息後,義無反顧坐車奔赴40公裡之外的血站。對此,他笑着說,當時益陽雖然沒有疫情,但我其實還是挺害怕的,但一想到我的這次獻血也許會多挽救一條生命,心裡也就坦然了。獻血久了,我把它看做了自己的一種責任。
4年來,陳卡的手臂上不知被紮了多少針,收藏的獻血證已攢成厚厚一大摞。因其突出表現,他先後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湖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湖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并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提名獎,是益陽市提名2020—202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在陳卡的感召和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陳卡說,一人獻血百次,不如百人獻血一次。針對不少人擔心獻血有損身體健康的認識誤區,他和同學紛紛化身“義務宣傳員”,在校園發放獻血宣傳資料,幫大家打消對獻血的顧慮。回憶起第一次獻血的經曆,駱仁偉說:“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陳卡學長的獻血宣傳,讓我對機采血小闆産生了好奇心。之前一直有獻血的想法,但還是有些畏懼,在學長的鼓勵下就去試了試,結果發現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恐怖,适量的獻血反而對身體有益無害。”4年來,共有50餘人加入到獻血行列,僅他的班上就有10餘名同學成為固定的獻血者,累計獻血達兩百餘人次。
醉心鑽研 把學習當成一種追求
作為一名來自農村的益陽伢子,陳卡倍加珍惜大學的寶貴時光,時刻讓自己保持求知的“饑餓感”。大一第2個學期,通過不懈努力,陳卡如願考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新工科”實驗班。實驗班集中了來自全院的優秀學子,高手如林,基礎相對薄弱的陳卡不僅沒有畏難,反而奮起直追。于是,除了上課、睡覺,這個略顯憨厚、樸實的大男孩将他大部分的時間用來“泡”實驗室,“沉迷”于研究算法程序。
2019年6月,陳卡報名參加湖南省第15屆大學生計算機程序競賽,并與另外兩個小夥伴組建了一個團隊。由于他們研發的“機器人打高爾夫”項目對場地要求高,原有的實驗室滿足不了條件,他們便在學校第一工訓樓借了一個展廳臨時充當實驗室。整個暑假期間,團隊3人冒着酷暑,克服了展廳裡未安裝空調的不利因素,全身心投入到項目的研發中去。“大家幹勁十足,熱情高漲,有時為了攻克某個技術難題,累了就睡在實驗室,餓了就泡一袋方便面吃。這段時間雖然辛苦,但我們都覺得非常有意義。”團隊成員張海根說。
初賽出線後,陳卡和團隊成員信心滿滿來到長沙參加決賽,卻遭遇“當頭一棒”:距比賽僅剩十幾個小時了,由于場地材料完全不同,需要重新進行大量調試。怎麼辦?陳卡立即召集團隊成員進行商議,并第一時間将情況報告給指導老師。在老師的指導下,3人對項目進行分工,争分奪秒開展調試。連續七、八個小時的努力後,機器人的各個控制程序終于磨合出了與比賽場地相适應的策略,達到了比賽要求,但陳卡3人卻因持續過度勞累,在比賽的教學樓樓梯間睡着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陳卡的項目最終榮膺比賽一等獎,随後,其主持升級的程序在2019年和2021年中國機器人技能大賽中均斬獲一等獎。
大學期間,陳卡着力提升自身應用創新能力,大量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先後獲得了湖南省16屆大學生計算機程序競賽二等獎、湖南省第17屆大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競賽應用開發類競賽二等獎、湖南省第四屆大學生物聯網應用創新設計競賽三等獎,連續三年獲國家勵志獎學金……面對榮譽等身,21歲的陳卡并未因頭頂閃亮光環而沾沾自喜,他謙遜地說:“跟院裡優秀的同學相比,我還有很多欠缺和不足。程序與算法一直在更新,唯有不斷向前奔跑、提升自我,把學習當成一種追求,才能不緻于掉隊。”
樂于奉獻 把助人當做一種習慣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面對很多人提出“是什麼原因讓你一直堅持獻血的”這一問題時,陳卡如是回答。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對于陳卡而言,熱心公益、助人為樂早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2020年12月,因各方面表現優異,陳卡順利成為了一名中共預備黨員。在經曆了入黨時短暫的欣喜後,他随即明白:成為一名黨員既是對他過去表現的充分肯定,也對他今後的人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9月,因招生人數增加,加之新建的學生宿舍尚未竣工,學校面臨床位緊張的狀況,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床位空缺數達50餘個。此時正在外地實習的陳卡得知這一消息後,便第一時間打電話給輔導員,提出要将自己的床位讓給新生,并廣泛聯系同年級的黨員,号召大家讓出床位幫學院渡過難關。“當時大部分畢業生都在校外實習或考研,聯系不便,沒想到在陳卡的帶動下,共有50多名畢業生讓出了他們的床位,幫學院解了燃眉之急。”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黨委書記鄧中日說。
大二開始,陳卡擔任了班級算法學習小組長,帶領同學學習研究算法程序,開展刷題競賽。聶國安是陳卡所在小組的成員,由于大一時未曾學過部分專業課程,轉入“新工科”實驗班後,不僅要學習C語言基礎知識,還要跟進學習算法程序,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讓他一度很焦慮,“那段時間我很少與人交流,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跟不上‘新工科’班同學們的腳步,最後幸虧遇到了‘卡哥’”。陳卡了解到他的狀态後,不斷鼓勵他,幫他重拾信心,每天在寝室為他“開小竈”,陪伴他從基礎的C語言學習開始,一步一步進入專業學習的正軌。半年後,聶國安專業成績大幅提升,并加入了ACM程序設計競賽團隊。
進入大四第2個學期,除了忙于畢業設計,陳卡經常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3月,疫情去而複返,陳卡主動報名加入學院疫情防控小組,每天穿着紅馬甲為同學測量體溫,核查“兩碼”,統計跟蹤疫苗接種情況。今年5月,陳卡被學校評為“湖南省普通高校優秀大學生黨員”兩名推薦對象之一。
沒有驚天動地的偉舉,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迹,有的是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堅持。“對我來說,能夠用自己的舉手之勞幫助到别人,是一件特别快樂、特别有意義的事情。”陳卡說。